Y华O
“全职宝妈”四个字快把多少姑娘压到喘不过气,九儿也一样。
去年宁夏吴忠,她还在厨房跟辅食锅较劲,今年她和老公韩龙已经能对着十几万在线观众侃侃而谈。
导火索就是穆飒随手一条婚礼短片,新娘楠楠长得像《红高粱》里的九儿,网友一夜间把“宁夏九儿”顶上热搜。
我刷到这条热搜时,脑子里只有一个问题:一个没背景、没学历、没资源的宝妈,怎么就敢在直播间里把命运翻了个面?
九儿以前的日子我熟。
孩子一哭,锅铲就得放下;公婆下地,连搭把手的人都没有。
韩龙在后厨炒菜,一天站十几个小时,回家腰都直不起来。
钱没见涨,人先老了。
穆飒的出现像半路杀出的远房叔叔。
他没讲大道理,只递了部手机,说:你们敢不敢把今天做的辅食直播出去?
九儿手抖着点了开始,屏幕那头几百人围观她切胡萝卜。
有人刷礼物,她吓一跳,差点把刀扔了。
第一次下播,收入两百八,比韩龙炒一天菜还多。
两口子对视一眼,眼里全是“要不试试?”
穆飒没让他们瞎闯。
选品、话术、打光、排品顺序,一样样掰开揉碎教。
九儿记笔记用掉三本小学生作业本,韩龙把厨房计时器带进直播间,逼自己三分钟内讲完卖点。
三个月后,他们敢去西安走播。
半年后,飞到广州参加品牌溯源。
九儿从不敢看镜头到敢在万人面前试吃螺蛳粉,辣得直吸气还要竖起大拇指。
变化不止钱包鼓了。
婆婆现在主动带娃,说“我儿媳妇要上电视”。
韩龙不再担心油烟肺,改担心库存不够卖。
有人酸,说他们不过是运气好。
我翻完他们整整一年的直播回放,只看到一条铁律:把普通日子拆开,每个细节都当成救命稻草练到极致。
别人练话术,他们连孩子哭声都拿来练节奏,娃一哭,九儿顺手递玩具,嘴里不卡壳。
我最佩服的不是他们会卖货,而是他们敢把狼狈直播出来。
九儿脸上长痘、韩龙说错价,全都原样播出。
观众就吃这套真实。
说到底,不是穆飒给了捷径,是他把镜头对准了这对小夫妻原本就有的狠劲。
没有那场婚礼短片,他们迟早也会找到别的出口,只是时间早晚。
所以别再拿“宝妈”“打工人”当借口。
牌烂没关系,敢一张张打出去,颜色就能自己染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