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1年周总理力挺吴忠,扣住李德生空军部队,凌晨行动处理得当

吴忠 更新于:2025-07-20 06:29
  • KeIIy19781104
    1971年,吴忠扣住了李德生派出的空军部队,周总理得知:处理得对!

    1971年9月13日凌晨的怀柔山区,一架直升机的残骸还在冒着烟,机上五人三死二伤的惨状让现场民兵心惊,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接到报告后,第一反应不是清理现场,而是立即下令全面封锁。

    怀柔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,它位于北京东北方向,既是进出首都的重要通道,又是空中航线的必经之地,在林彪事件这个敏感时刻,任何异常都可能成为巨大的安全漏洞。

    就在卫戍区部队刚刚控制住现场时,一支空军分队突然出现在封锁线外,带队军官声称奉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之命前来处理直升机事件。

    面对上级派来的部队,现场指挥员有些犹豫,但吴忠的回复斩钉截铁:"解除武装,暂时扣留。"

    这个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。李德生是北京军区司令员,军衔和职务都高于吴忠,但吴忠心里有底,就在前一天深夜,周总理找到他时说过一句话:"特殊时期,您可以先斩后奏,出了事我担着。"

    其实早在9月12日毛主席返京时,吴忠在站台迎接,主席握着他的手连说两遍"吴忠有忠",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品格的肯定,更是对即将到来的重大考验的预示。

    空军部队被扣后,吴忠立即电话汇报周总理,电话那头,总理听完汇报后只说了四个字:"处理得对!"随后再次强调,怀柔现场必须由卫戍区全权负责,任何部队未经批准不得介入。

    事后查明,这支空军部队确实是李德生派出的,当时李德生正在空军指挥部处理紧急事务,得知怀柔有直升机迫降,立即派部队前往,但在那个通讯不畅、指挥系统交叉的特殊时刻,他没能及时与卫戍区建立联系。

    更重要的是,直升机上的人员身份极其敏感,正是林彪集团的骨干分子李伟信、周宇驰、于新野,他们原计划驾机外逃,却因燃料不足被迫在怀柔迫降,如果让身份不明的部队进入现场,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  吴忠的果断不仅体现在怀柔,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他与政委杨俊生、北京市委书记吴德组成临时指挥部,对首都实施全面管控。

    中南海、人民大会堂、新华社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要害部门都加强了警戒,同时卫戍区还搜查了林立果在空军学院的秘密据点,查获大量机密文件。

    事件平息后李德生主动找到吴忠,拍着他的肩膀说:"您做得没错,那种情况下必须这样,"两位将军都明白,在国家安危面前,个人恩怨和级别高低都要让位于大局。

    吴忠在9·13事件中的表现,成为新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,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军人不仅要有服从命令的纪律,更要有在关键时刻独立判断、勇于担当的品格。

    正是这种"先控制后查证"的果断作风,确保了首都的绝对安全,为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